专注高性能水分析和水测量产品研发
15267469361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地形复杂的山区,饮水安全工程长期面临点多面广、交通不便、电力通信设施薄弱的挑战。传统人工巡查方式效率低下,管理人员疲于奔命——“原来是天天跑、时时查、时时报”,而水池溢流或干涸等事故却仍频发,造成水资源浪费和设备损坏。近年来,随着遥测液位计等智能设备的应用,农村水厂正经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技术变革。
偏远水库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源和生态屏障,长期面临监测盲区大、响应滞后、运维成本高等痛点。传统人工采样与固定站点监测在空间覆盖与时效性上存在显著局限,而全光谱水质传感器的崛起,正以“秒级响应”、“零试剂消耗” 和“多参数同步” 三大特性,为偏远水域构建起全天候、智能化的监测防线。
随着水环境保护需求的日益提升,全光谱水质传感技术与无人船平台的深度融合正掀起水质监测模式的革命性变革。这一技术组合以高效、精准、实时的特点,逐步替代传统人工采样检测方式,成为守护水生态安全的重要科技力量,全光谱水质传感器在无人船水质走航检测中的应用正在变得日趋广泛。
城市生命线(如供水、排水管网)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城市韧性及民生保障。传统液位监测存在布线复杂、功耗高、盲区多等痛点,而基于超低功耗技术与物联网传输的微功耗遥测液位计,通过电池供电与无线数据传输,实现了管网液位的广覆盖、长周期、低成本监测,为城市地下“血管”健康提供全天候守护。
排污口作为污染物进入水环境的最终关卡,其监管面临排口数量庞大、隐蔽性强、污染溯源困难等挑战。传统监测手段依赖人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存在数据滞后、覆盖有限等痛点。而基于紫外-可见全光谱分析技术的全光谱水质分析仪,通过实时捕捉水体在200-800nm波段的光谱特征,结合智能算法解析COD、TOC、氨氮、硝酸盐等十余项参数,为排污溯源提供了分钟级响应、多维度诊断的技术利器
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面临外水入侵、雨污混接、水质波动等核心问题,传统监测手段存在滞后性高、盲区多等痛点。基于紫外吸收光谱法的UV-COD传感器通过实时测量化学需氧量(COD)、紫外吸光度(SAC254)及浊度等多参数,为管网改造提供动态数据支撑,成为提升管网运行效能的关键技术工具。
蓝藻水华的爆发对饮用水安全、水产养殖及水生态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监测依赖人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存在滞后性高(通常滞后3-7天)、覆盖率低等痛点。基于特异性荧光检测技术的蓝绿藻传感器,通过精准识别藻蓝蛋白(PC)和藻红蛋白(PE)的特征荧光信号(激发/发射波长620-630nm/650-670nm),实现对蓝藻生物量的分钟级连续监测,为早期预警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叶绿素a作为藻类光合作用的核心色素,其浓度水平直接指示水体藻类生物量与富营养化程度。基于荧光检测原理的叶绿素传感器,通过捕捉藻类受激发射的特定波长荧光信号(叶绿素a典型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430-470nm和650-700nm),实现了对藻类动态的实时、高精度监测,成为预防水华、赤潮及保障水生态安全的核心工具
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雨污混流问题,不仅加重污水处理厂负荷,更直接威胁水体环境。传统检测手段(如人工巡检、化学试剂法)效率低、成本高且难以实时监控。针对这一痛点,基于四电极电导率水质传感器的智能检测方案脱颖而出,成为精准识别混流的关键技术。
光谱水质分析仪在线监测污水厂生化池COD浓度
针对农村污水处理厂处理水质监测等业务需求,为解决部分监测站点因为工况等因素影响,而常规站房建设存在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建设成本高等问题,结合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和集成开发经验,运用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软件等技术以及相关专用软件和通讯网络,集成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
在化工园区全面完成突发水污染事件多级防控体系,形成设施完备,机制健全、调度有序、管理规范的水污染物应急处突防范相应体系,实现不让一滴事故污水流出园区”的目标。
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现代传感技术和新一代通讯技术,按照“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监督管理的要求,沿排污路径的关键点位建设水质水量和AI视频系统,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和数据分析算法,实现“污水入河自动报警”、“快速锁定排污口”和“辅助追溯污染源头”的监管目标,为入河入海排口的长效监管提供数字化支持。
湖库水域面积辽阔,且水质随着水域位置不同,水质呈现较大的波动,采用微型浮标站对湖库水质进行分布式监测,可以全面反映湖库水质的实时变化,是湖库水质提标,建设美丽河湖的一项利器。
水库是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对于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非常重要。多数水库地理位置偏远,岸边与水面落差较大,往往很难建设走入式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同时通电、通网和运维成本都很高。本方案应用光谱水质分析仪和多参数水质传感器,可以同时监测11项水质参数,数据通过无线发送,并采用太阳能供电,日常运维工作量极少,很好解决了水库水质的在线监测问题
为实现对污水零直排工程成效的长效监管,应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和管道电波流速仪在工程区域的雨水干管内监测水位和流量,通过雨水的流速流量判别污水入河情况。
工业区的污水处理厂的入厂污染物总量和水量往往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施造成了巨大冲击,造成污水处理厂出厂水质超标排放。本方案在污水厂场外的污水提升泵站和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水接入井进行水质在线监测,可以提前1-2小时对污染物冲击进行预警,使污水厂可以提前调整工艺,避免了出厂水质超标。
农村供水厂存在水源水质不稳定、水厂处理能力弱和运营人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农村供水水质不稳定、水质不达标的情况频发。本方案对农村水厂出水的浊度、pH和余氯进行实时监测,并联动净水加药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无人值守和智能投药,提高出厂水质、降低了运营投入
由于自然调蓄空间不足、排水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应急管理能力不强等原因,城市内涝仍然多发频发,造成道路水浸、交通瘫痪、“水漫金山”、地铁站成“水帘洞”、立交桥下成游泳池等现象。本方案在人流密集的下穿隧道、低洼地、河道等地布设内涝监测预警点位,并与交通疏导和报警设备联动,在亚运会期间产生重要效果
为研究某城市内河的水生态修复情况,通过在水下布设智能摄像机,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鱼类种群密度、鱼类数量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和研究。取得了人工调研所不能实现的成效
产品质量
核心技术
解决方案
售后服务
免费咨询热线
联系人:张经理
销售电话: 15267469361
地 址: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2号浙江园宇宙科技园3幢C座202
邮箱:support@annsens-inc.com
浙ICP备:20251549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