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安澜数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高性能水分析和水测量产品研发

15267469361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解决方案 >>排水管网 >>技术方案 >> UVCOD传感器在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的应用
详细内容

UVCOD传感器在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的应用

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面临外水入侵、雨污混接、水质波动等核心问题,传统监测手段存在滞后性高、盲区多等痛点。基于紫外吸收光谱法的UV-COD传感器通过实时测量化学需氧量(COD)、紫外吸光度(SAC254)及浊度等多参数,为管网改造提供动态数据支撑,成为提升管网运行效能的关键技术工具

一、技术原理与管网改造适配性

UV-COD传感器采用双波长紫外吸收光谱法(典型波长245nm),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建立有机物浓度与吸光度的定量关系。其技术突破在于:

  • 双光路抗干扰设计:同步测量工作光束与参比光束,通过λR/λw比值自动补偿浊度、色度及悬浮物干扰,显著提升复杂污水环境的测量精度28

  • 多参数同步输出:单探头同步获取COD、SAC254及浊度数据(如AL4010传感器量程覆盖COD 0-800mg/L,浊度0-1500NTU),形成管网水质“指纹”图谱2

  • 零试剂原位监测:无需化学试剂及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降低运维成本,适配管网井下长期部署210

表:UV-COD传感器在管网改造中的性能优势

参数传统实验室检测UV-COD传感器改造工程价值
响应时间4-24小时≤10秒实时捕捉管网水质突变
监测频率单点抽样分钟级连续数据识别夜间渗漏峰值
运维成本高(试剂+人力)低(无耗材)全生命周期成本降60%
环境适应性实验室受限IP68防护,耐腐蚀井下恶劣环境长期运行

二、在管网改造中的核心应用场景

1. 外水入侵量化与溯源定位

  • 动态水平衡分析:通过布设于泵站节点、管段交汇处的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晴天/雨天COD浓度变化。外水(地下水、河水)入侵时COD显著降低(如污水典型值300mg/L vs 河水50mg/L),结合流量数据可精确计算入侵比例1

  • 扬州高新区试点案例:在5平方公里管网部署20个监测点,通过UV-COD与GIS系统联动,锁定宏溪路泵站区域外水入侵量占管网流量38%,指导后续非开挖修复优先序1

2. 雨污混接与工业偷排识别

  • 特征污染物捕捉:雨污混接导致COD骤降(雨水COD<100mg/L),而工业废水偷排引发SAC254异常升高(含芳香族有机物)。双参数耦合分析可区分污染类型7

  • 智能预警机制:设定COD<150mg/L且流量激增时触发雨污混接报警;SAC254突增且COD波动时启动工业源追溯7

3. 管网修复效果评估

  • 修复前后数据对比:在信阳市管网改造中,UV-CIPP非开挖修复后,原缺陷点位的COD浓度波动标准差从修复前的82mg/L降至15mg/L,证实修复有效阻断地下水渗入6

  • 长期性能监测:传感器持续跟踪修复管段水质参数,结合QGIS平台生成“管网健康热力图”,指导养护资源精准投放9


三、系统工程实施要点

1. 分层级布点策略

  • 一级节点:污水厂进水口、提升泵站、CSO溢流口,监测宏观水质负荷

  • 二级节点:老旧管段接口、河道交叉区,定位外水入侵高风险点

  • 三级节点:工业企业纳管口、新建修复管段,追踪特定污染源17

2. 多源数据融合分析

构建“GIS+水力模型+实时传感”平台:

  • 空间关联:将传感器坐标与管网拓扑地图叠加,可视化污染扩散路径

  • 模型驱动:输入COD、流量数据驱动SWMM模型,模拟混接点水力冲击

  • AI预警:LSTM算法学习历史数据,预测高COD负荷管段的淤堵风险79

3. 闭环管控机制

  1. 感知层:316L不锈钢传感器(如AL4010)配备超声波自清洁模块,预防生物附着2

  2. 传输层:NB-IoT/4G传输数据,隧道管段采用LoRa中继

  3. 决策层:平台自动生成修复优先级清单(如COD偏差>30%管段标记为红色预警)

  4. 执行层:联动修复单位开展CIPP内衬或点状修复,完成后校验水质参数


公众号

产品质量

出厂产品严格测试

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解决方案

积极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售后服务

指导安装 工程调试

免费咨询热线

15267469361

联系人:张经理

销售电话: 15267469361

地 址: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2号浙江园宇宙科技园3幢C座202

邮箱:support@annsens-inc.com



客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