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电极电导率传感器通过物理结构创新和测量原理优化,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双电极传感器因电极极化导致的测量误差问题。其核心设计原理如下:
一、极化效应的根源
在双电极传感器中:
二、四电极系统的结构设计
功能分离:
物理隔离:
电压电极(C、D)与电流通路无直接电接触
通过溶液本身构成电流回路
三、消除极化的关键机制
技术环节 | 作用原理 | 极化抑制效果 |
---|
电流-电压分离 | 电压电极不参与电流传输,避免电极/溶液界面反应 | 消除电压测量端的极化阻抗影响 |
高阻抗测量 | 电压电极输入阻抗>10¹²Ω,流经测量回路的电流<1nA | 电极表面几乎无电化学反应发生 |
交流激励 | 高频交流电(非直流)快速反转离子移动方向 | 防止离子在电极表面持续堆积成膜 |
距离优化 | 电压电极间距(L)固定,电导率公式:κ = K·I/(ΔV·L)(K为常数) | 极化电压不参与ΔV计算 |
四、与传统双电极的对比优势
参数 | 双电极传感器 | 四电极传感器 |
---|
极化误差 | 高电导率区显著(>10mS/cm) | 全量程可忽略(0~2000mS/cm) |
测量精度 | ±1%~5% | ±0.5%~1% |
适用电导率范围 | 1μS/cm~100mS/cm | 0.05μS/cm~2000mS/cm |
电极污染影响 | 敏感(需频繁清洗) | 抗污染性强(电流电极退化不影响电压测量) |
五、典型应用场景
高电导溶液(海水、浓盐水):传统电极极化误差可达20%,四电极保持±1%
低电导超纯水(半导体、制药):精准测量0.055μS/cm(25℃理论值)
易结垢介质(硬水、废水):电流电极结垢后仍能通过电压电极准确获取ΔV。
四电极技术将电导率测量精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尤其在高/低极端电导率场景下具有不可替代性,已成为工业在线监测和实验室精密分析的标准配置。